首页 > 最新动态 > 当财务遇见AI
最新动态
当财务遇见AI
2025-06-205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财务遇见AI

——“数聚融合,智领未来——解码AI+财务数智化转型路径”研讨会综述




图片


中国会计报记者 刘安天


新理财杂志社主办、《中国会计报》社支持的“数聚融合,智领未来——解码AI+财务数智化转型路径”专题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


此次研讨会聚焦零基预算改革、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等关键议题。业内权威专家、资深学者以及财务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AI+财务数智化”转型的最新趋势,分享典型技术应用以及实践案例。


政策引领与技术革新双轮驱动


“当前,财政收支矛盾愈发突出,数据要素正深度融入政府治理方式。”新理财杂志社首席经济学家何宇轩在研讨会上指出,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标志着我国零基预算改革正式进入深化阶段,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全面推进零基预算,打破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与此同时,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广应用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的通知》,明确要求2028年之前全国单位会计软件全面适配电子凭证标准。


“这一政策以统一技术规范为支点,打通电子凭证从开具到归档的全流程无纸化路径,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何宇轩说。


博思软件总裁刘少华表示:“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的全面推广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掀起政府财务管理的革命性浪潮。二者的融合重塑财务管理逻辑,从事后记录转向实时决策,从流程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博思软件作为深耕财政财务数字化领域的企业,依托电子凭证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在智能报销、智能入账对账、智能归档等场景实现突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会计学博士生导师周卫华从政策背景角度分析:“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经历电算化、信息化到数字化的漫长过程。从1981年财政部推动电算化,到2009年全面推行会计信息化,再到如今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的推出,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他还提到,在标准发布前,财政部组织436家单位开展试点,6万家会计主体全流程开出2亿张电子凭证,为标准的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多场景实践展现数字化魅力


在研讨会现场,多位专家分享电子凭证与AI(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实践应用案例,生动展现数字化转型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巨大变革。


“全流程无纸化闭环贯通财务管理的‘最后一公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和丹丹介绍,单位构建电子凭证全流程无纸化报销应用体系,实现从票据采集到档案存储利用的全链条数字化革新,大幅减少财务人员会计账务处理的工作量,降低管理成本,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未来,随着电子凭证的发展,其数据价值将进一步被挖掘,会计数据将从“事后记录”转向“资源底座”,业财将更加融合发展。


博思软件在多个标杆案例中验证“AI+电子凭证”破解传统财务痛点的能力。刘少华举例说:“在包头市财政局的实践中,我们在支出服务平台内嵌支出标准模型,实时核验‘三公’经费操作行为。”


在上海瑞金医院,博思软件通过强化电子凭证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会计数据价值,及时发现运营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和优化空间,实现管理效能提升。此外,博思软件助力四川德阳市人民医院等单位实现电子会计档案单套制管理,提升利用效率70%。


周卫华谈到传统财务处理的痛点:“我在出差报销时遇到过因电子发票票面格式发生变化,出现OCR(光学字符识别)不识别的情况,这反映出传统OCR识别原始凭证时的局限性。”随着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的应用,通过对电子凭证数据元素打标签,实现数据的结构化处理,大幅提高数据识别和处理的准确性,可有效解决数据摩擦问题。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会计系主任聂兴凯强调:“随着AI大模型的发展,会计工作正从核算向治理转变。例如,在固定资产折旧等方面,AI可以提供更多参数,弥补人工判断的不足,提高会计信息准确性。”他还提到,AI在数据资源入表、成本性态分析等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单位更好进行决策支持。


多方协同共筑数字生态


面对财务数字化转型大趋势,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需要政府、企业、学术界等多方协同,共同构建数字财政新生态,才能推动财政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刘少华透露,博思软件未来将聚焦三大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深化标准应用,拓展电子凭证在零基预算绩效管理场景的渗透;二是攻坚AI落地,探索大模型在智能报销、数据洞察、智能报告等复杂场景的应用;三是共建生态,与学术界、政企伙伴共享标杆案例的底层能力。


周卫华指出,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根据不同单位类型分类施策。“对于大中型企业,可以通过与电子凭证开具分发平台对接,并使用财政部发布的免费工具包或自主开发工具包,按照标准要求做适配改造;行政事业单位可连接符合标准要求的服务平台并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衔接;小微企业则可委托符合标准要求的相关服务平台或代理记账机构协助处理。”他建议,加快修订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适应全电子化管理的需求。


聂兴凯呼吁:“各部门在要求基层单位提供数据时,应统一数据口径,减少社会成本。同时,会计软件应提供不可逆的计算功能,从源头上防范财务造假,加强财会监督。”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会计信息化博士陈翔从技术角度提出:“智能体将成为新的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核心,未来的财务管理系统需要实现对话式CUI(对话式用户界面)与图形GUI(图形用户界面)的协作。应拥抱变化,构建‘通用大模型+行业知识库+小模型’的架构,重视数据治理和流程优化,渐进式推进智能化应用。”


博思软件副总裁杨小龙围绕零基预算改革背景下的全面预算绩效落地,提出要以高质量财务数据为支撑,借助信息化工具和AI技术,实现项目管理、支出标准、绩效评估的动态优化和协同管理。


他进一步表示,随着项目运作全面化、质量要求提升及成本效益分析强化,传统预算模式已难以适应动态政策环境与绩效管理的高标准需求。面对资源分配这一“权力与利益的再平衡”课题,需要转变思维,以零基预算为抓手,通过全周期项目论证、动态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估排序,重构“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的刚性约束机制。


此次研讨会成功搭建一个连接财务实践者和技术专家的对话平台,通过产学研各方的智慧碰撞,不仅有助于促进政策理解与实施的良性互动,而且为财务数智化转型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零基预算改革、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全面推广应用等重大政策落地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财务数智化转型提供先进具体的实践路径,将为推动财务管理现代化进程注入持久动力。

来源:《中国会计报》6月20日1、2版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